最近,随着好莱坞的双重罢工,电影行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纪录片制作人在这场变革中面临了许多伦理问题,特别是如何使用生成式 AI,或者说在创作中如何把握 “虚构材料” 的界限。

为此,一群纪录片制人联手发布了一套全新的伦理指南,以帮助制作人、电影工作者和各大平台应对这项技术带来的挑战。

如何在纪录片中使用AI?新发布的伦理指南明确创作底线!  第1张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这个名为 “档案制片人联盟” 的志愿组织,由300多位纪录片制片人和研究人员组成,他们在过去一年内积极生成式 AI 在非虚构电影中的使用问题。

近日,他们在卡姆登电影节上正式推出了这份指南目的并不是要全面拒绝这项技术,而是希望重申纪录片社区长期以来所坚守的新闻价值。

“在这个真实照片与生成图像难以区分的时代,了解生成式 AI 对非虚构故事讲述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该联盟的共同主任斯蒂芬妮・詹金斯表示。包括迈克尔・摩尔、肯・伯恩斯等知名纪录片制作者在内的多个重要组织纷纷支持这一倡议。

这份指南强调了四个主要原则:重视原始资料、透明性、法律考量和对人类模拟的伦理考量。制片人们被建议思考合成材料可能对历史记录造成的影响,警惕算法偏见,同时在改变任何内容时,务必告知观众。

指南还提到,纪录片创作应保持对合成图像的严谨态度,做到准确和敏感。此外,纪录片制作人应当在片尾中标明使用的生成式 AI 工具和公司,以确保观众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什么是原始资料,什么是 AI 生成的内容。

当然,尽管存在风险,联盟也看到了 AI 在纪录片领域的巨大潜力。比如,使用生成式 AI 可以帮助保护那些在拍摄中可能遭遇风险的受访者身份。这使得新技术在纪录片创作中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增强了故事的呈现。

通过这一系列的标准,纪录片制作人希望继续为观众提供一个可信赖的视听故事,记录人类历史与经验。

划重点:

🌟 生成式 AI 的应用引发纪录片制作者的伦理讨论,新的指南应运而生。

📜 该指南强调了重视原始资料、透明性和法律考量等四大原则

🤖 生成式 AI 有助于保护受访者身份,并为纪录片创作带来新的可能性。